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成就一方獨特的美食。大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高品質的食材,在源遠流長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蘊滋養中,在代代承續的傳統手藝里,許多地方風味小吃、特色食品,見證濃濃的鄉愁記憶,成為與時俱新的寶貴遺產。一城一味,走進一方水土,品味時間的味道,人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五頂山鄉的臘鵝肉質鮮嫩,吃到嘴里肥而不膩,在南華乃至楚雄都很有名。 傳統臘鵝的做法講究季節,只能純手工,且工序復雜、耗時長。以前老百姓生活節奏慢,愿意花時間做,可做的又舍不得吃,逢年過節或有客人來,才把臘鵝端上飯桌,大快朵頤。 產業振
土織布技藝是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瀘西縣山區女性的傳統手工技藝。其技藝復雜,生產技藝更是千百年來彝族勞動人民長期的智慧結晶。今天,一起走進瀘西高寒山區三塘鄉周衣村,去感受玩轉在彝族支系——白彝族婦女手腳上的這一獨門絕活。 在瀘西縣三塘鄉周衣村,這些每家每戶
非·遺中國第十一個非遺文化遺產日——紅河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示范展演于2016年6月13日在建水縣紫陶街舉行。本次活動為大家展示了建水縣國家級傳承項目《哈尼族鋩鼓舞》省級非遺傳承項目《建水彝族花燈》《彝族煙盒舞》《建水小調》《建水紫陶技藝》《祭孔樂舞》。小編這就帶
作者:任麗娜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構建民族精神的關鍵因素。可惜,大多非遺項目已離當代生活太過久遠,對于這些古老的傳統,人們知之甚少。因而,只有進行廣泛傳播,才能讓更多的人了解祖先遺產的珍貴性;只有
我們今天的故事首先要從成都講起。 10月22日,以“傳承多彩文化 創享美好生活”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落下帷幕。來自全球86個國家的1100余個非遺項目、5600余名代表共襄盛會,上演了一場有顏值、有價值、有力量、有影響的國際性文化盛會,奉獻出一場匯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慧 濟寧報道 近期,由劉亦菲、李現主演的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火上了熱搜,劇中青石板鋪就的街巷、四季花開的小院、牽馬走過的草甸和湖邊、綠油油的稻田,無不令人神往。尤其是劇中精美的木雕、刺繡等非遺元素,激揚年輕人的文化自信和田園想象。不要
貴州遵義市下屬有個小鎮名叫蝦子,這個小鎮上有兩樣東西,火遍中華美食林,一是羊肉粉,二是辣椒。遵義的羊肉粉全國有名,起源蝦子鎮,來到小鎮上,就會發現滿大街都是賣羊肉粉的小店。 茍四鮮羊肉粉是本地人經常光顧的一家老店,店里掛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銘牌,還有金牌名
原標題:本周有哪些好玩的非遺研學? 非遺研學 非遺 全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浙江溫州有一道特色小吃,叫做豬臟粉,用的是粗粉干、豬大腸、豬小腸和鴨血制作而成,是溫州的非遺小吃,在溫州可以說是遍地開花,大街小巷都有好吃點的豬臟粉,而且因為很多溫州人趕赴海外發展,你在其他國家的華人街也能吃上一口正宗的豬臟粉。別看這個名字不好聽,但是口感鮮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