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女正在和劉榮喜一起煮螺。劉俊聰攝
中新網柳州10月19日電題:螺螄粉“鮮爽”的關鍵廣西稻田里的“非遺美食”令人垂涎
作者劉俊聰
大大小小的田螺和石螺,在豬骨熬制的高湯中翻滾,再搭配上香菜、酸筍、羅漢果等十余種輔料,即便相隔甚遠,其獨特鮮香的味道依然能直鉆鼻腔,令人垂涎欲滴。
在廣西柳州市柳北區沙塘鎮上垌村,60歲的劉榮喜正在手法嫻熟地制作“煮螺”,性格和藹的他已是三個孩子的爺爺,孩子們都圍在身邊吵鬧,期待著這鍋美味的完成。
“煮螺”不僅是一道獨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同時也是“網紅小吃”螺螄粉的關鍵湯底。
煮制好的螺螄浸泡在鮮紅油亮的湯汁內,食客用牙簽將吸滿湯汁的螺肉一口“嗦”入,集鮮、香、酸、辣、爽于一體的Q彈口感在嘴中縈繞。
“這道美食的制作既簡單也不簡單,其選用的食材非常樸素,但對火候、食材搭配的要求卻十分考究。”劉榮喜說道。
集鮮、香、酸、辣、爽為一體的煮螺。劉俊聰攝
柳州人酷愛吃螺螄,其歷史可追溯至兩萬年前。而柳州人吃螺螄的方式更是創意十足,炒螺螄、煮螺螄、螺螄鴨腳煲等烹飪方式層出不窮,而螺螄粉更是迅速“出圈”,受到海內外食客的熱捧。
劉榮喜所在的上垌村,地處柳州市郊的群山之間,因其生產優質稻米而聞名。長期以來,在稻田中生長的肥美田螺一直是村民們餐桌上的美味。
“20世紀80年代,上垌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煮螺,只需放上一點鹽煮制,味道也十分鮮美。螺螄粉也是那個時候出現的。”劉榮喜說道。
當時,劉榮喜的母親陸玉金來到臨近的沙塘鎮,開了一家販賣煮螺和螺螄粉的小店。因口感鮮香美味,深受當地食客的歡迎。
一鍋令人垂涎欲滴的煮螺。劉俊聰攝
2005年,在外拼搏多年的劉榮喜回到家鄉,自幼喜歡做飯的他接過母親煮螺技藝的接力棒,并在用料和烹飪方式上進行改進,讓煮螺的口感更加豐富。
如今,劉榮喜已煮螺近20年。這些小如指尖、大如金桔的美味煮螺,吸引不少食客慕名前來訂購。
2022年,上垌劉榮喜的煮螺技藝入選柳州第八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作為項目傳承人,劉榮喜希望煮螺技藝能為柳州螺螄粉產業注入文化內涵。
“柳州螺螄粉已遠銷海內外,深受民眾喜愛。作為柳州螺螄粉的衍生美食,我們計劃籌建煮螺體驗館,讓更多人感受到‘嗦螺’文化的魅力。”劉榮喜說道。(完)
此外,超百萬餐飲商戶在美團報名“春節不打烊”活動,年夜飯線上預訂、外帶配送、吃住玩一站式等服務新模式涌現,進一步激發春節餐飲消費市場活力。提前半個月通過美團App、大眾點評App預訂年夜飯的訂單量較去年增長305%。
七月流火,暑氣漸盛,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稻鄉旅游景區開啟首屆非遺美食文化節,這里承載著中國農業發展的開創性記憶,擁有濃郁的朝鮮族民俗風情。非遺美食文化節小吃攤位(樺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據了解,此次非遺美食文化節吸引八方來客4萬余人,帶
鄭光榮,北京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老北京叫賣”傳承人,同時被授予“中國非遺吆喝叫賣傳承人”及“新時代非遺傳承人”稱號,并擔任北京正明圣達叫賣團團長。他計劃通過更多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將“老北京的聲音”帶向世界舞臺,讓更多人聽見并感受到中華文
比賽將選出呼倫貝爾大草原市域公用的美食品牌,入選《2023呼倫貝爾美食地圖》,為市民和各地游客打造獨具風味的流動的美食盛宴。比賽現場,來自呼倫貝爾地區的大廚們紛紛帶著自己的拿手菜前來參賽,一道道融合著大草原與蒙古族特色氣息的美食為現場市民游
這場舌尖與匠心的深度對話,不僅是味蕾的狂歡,更是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生動破圈,讓世界看見“珠江源頭”的非遺力量如何烹飪出鄉村振興的美好滋味。”非遺傳承人桂千杰展示著新推出的低糖粗糧米糕與制作精美的花果糕,“老味道要守得住,新需求也要跟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