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9日是第十二個國家文化與自然遺產日。昨日記者了解到,鹽城市政府公布了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項目。
記者從市文廣新局社文處獲悉,本次公布的“射河傳說”等34項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打蓮湘等”5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涉及到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美術、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醫藥、傳統技藝等非遺項目十個類別中的九大類。
如果你自詡是“吃貨”,那么請注意,本次公布的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項目中,“傳統技藝”類別里納入了不少好吃的。“后港王宜茶干制作技藝”“富安酥兒餅制作技藝”“臧家豆腐制作工藝”“濱海香腸制作技藝”“梁字五糧粥制作技藝”“糖麻花制作技藝”等,這些街頭巷尾的民間小吃,曾經撫慰了一代又一代鹽城人,如今成為“非遺項目”保留下來。
6月9日,建湖縣文化藝術中心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市非遺項目展示展演活動在這里舉行。市非遺保護中心制作了宣傳圖板,全面宣傳鹽城市的各級非遺項目和傳承人;各縣(市、區)選派了20個傳統技藝、傳統美術等類別的非遺項目到現場展示、展演,東臺的發繡、彩繪葫蘆,建湖的棕編、剪紙、面塑、糖畫,射陽的農民畫、葦蒲麻草編織,阜寧的面塑、糖畫、濱海的木雕、何首烏,大豐的瓷刻、麥稈畫,鹽都的老虎鞋、面塑,亭湖的木雕、剪紙,開發區的大麥酒制作,城南新區的合成昌醉螺制作。20個非遺項目統一制作了宣傳展板,帶上非遺產品展示,并現場演示制作技巧,每個展臺前都吸引了大批市民圍觀,傳承人的精湛技藝引來市民陣陣喝彩。
記者了解到,目前鹽城市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3個、省級項目29個、市級非遺項目91個。
在四川這片美食的沃土上,小吃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傳承。四川小吃10大品牌推薦四川宮廷糕點——匠心獨運,非遺糕點這四家品牌,以非遺技藝為加持,將四川小吃的“辣”味與文化底蘊完美融合,成為了四川美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比賽將選出呼倫貝爾大草原市域公用的美食品牌,入選《2023呼倫貝爾美食地圖》,為市民和各地游客打造獨具風味的流動的美食盛宴。比賽現場,來自呼倫貝爾地區的大廚們紛紛帶著自己的拿手菜前來參賽,一道道融合著大草原與蒙古族特色氣息的美食為現場市民游
4月26日,在山東省重點打造的“齊魯1號”文旅專列上,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文化盛宴吸引了眾多旅客的目光。兗州古稱魯郡,“齊魯1號”文旅專列,特邀魯郡面塑旅途非遺文化展演,旨在通過“非遺+旅游”模式,讓乘客在旅途中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由
非遺傳承日在互動體驗中,游客們將觸摸千年的文化脈絡,在市集的煙火氣中續寫匠心故事。在享受娛樂休閑的同時,游客們還可以在不同的院落中欣賞古琴、香文化和曹氏風箏展覽,充分體驗大觀園獨特的文化魅力。在這個五一假期,來大觀園盡情享受這場傳統與現代交
面塑藝術,不僅是一種技藝的展現,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木版年畫,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傳承著中國傳統年畫的精髓。手造華章,濟寧非遺等你來探秘科技不是文化的顛覆者,而是傳承的擺渡人,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終將讓非遺從口傳心授的技藝變成可感知、可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