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北京頻道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結晶,是人民創造力的高度體現。近日,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開啟了我國非遺保護的新篇章。
1月14日, “京韻·婺風——非物質文化遺產南北交流展”將在國家大劇院藝術館(西廳)開幕,活動旨在通過展覽搭建南北非遺交流互鑒新平臺,促進南北非遺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講好“南北非遺故事”。本次展覽將薈萃北京、浙江金華兩地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項目30余個,共220余件展品,將南北非遺之美、非遺精品之韻和大國工匠之精神匯集一堂。展覽分為“傳世典藏 再現宮廷技藝”“婺風遺韻 宋韻千年重現”“歸去來兮 南北和合交融”三大板塊,從南至北、由古至今講述非遺故事、彰顯非遺的時代價值。
作為國家級綜合藝術的展示平臺,國家大劇院始終致力于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僅上演過多場非遺戲曲演出,還推出“走近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展覽。
此次展覽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北京博物館學會作為學術支持單位,并協同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游局、北京燕京八絕博物館、北京金漆鑲嵌藝術博物館、北京龍順成京作非遺博物館、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單位聯合參展,全方位、多角度展現南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據悉,本次展覽為期三個月,期間主辦方將組織開展豐富的非遺體驗、線上線下講座等活動,歡迎廣大觀眾關注國家大劇院官方網站了解更多信息。
下一篇
鄭光榮,北京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老北京叫賣”傳承人,同時被授予“中國非遺吆喝叫賣傳承人”及“新時代非遺傳承人”稱號,并擔任北京正明圣達叫賣團團長。他計劃通過更多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將“老北京的聲音”帶向世界舞臺,讓更多人聽見并感受到中華文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介紹,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分為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生產兩大類。普查報告顯示,我國現共有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1787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65人。一邊是現代設計藝術專業的擴招與相對過剩,一邊是工藝美術專業的
每一座城市,都隱匿著獨屬于自己的非遺珍寶,等著我們去發掘和感受。有著“東方水城”美譽的蘇州,其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光彩照人。這些非遺項目不但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精華,更是咱們民族智慧與創造力的成果。讓我們一同去發掘并感受這些非遺文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