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勤勞勇敢的各族人民在適應周圍環境、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秉持天人合一、崇德向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等思想理念,共同創造了體系龐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截至目前,我國共有1557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涵蓋了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十大門類。我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共計42項,總數位居世界第一。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民族的文化記憶,是我們文化自信生成的思想根源和精神動力。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不僅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需要,也是在世界多元文化激蕩之時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爭奪更多話語權的需要。如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成為我們必須面臨的課題。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必先樹立整體性的保護思路,不囿于單項單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是綜合考量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與之構成傳承鏈條的文化、社會、經濟、自然環境等因素的一個系統整體,實行區域性整體保護。以“人”為基礎,植根于民眾日常生產生活實踐的特質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顯著區別于歷史文物、古跡遺址、文獻記錄等其他各類文化遺產。不論時代如何變遷,都要始終秉持在生產生活和日常應用中傳承發展的理念,因時而變、因地制宜,對那些仍具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時代內涵,激活其生命力。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離不開多種形式的傳播。一方面,利用新媒體平臺、公益講座、非遺展演、非遺進校園等方式,介紹非遺項目淵源、特點、價值、代表性傳承人及工作成果等,讓非遺文化走進大眾視野,讓人們充分認識到本土的民間智慧,明白其存在的意義,從而在民間自發地培育和發展出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生態環境。另一方面,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讓人們學法懂法,從而自覺地,自發地去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更要抓住培養傳承人群體這個關鍵,抓住提高保護水平增強傳承活力這個重點,不斷厚植傳承土壤,形成良好氛圍,增強傳承后勁。要不斷提高傳承人的可見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增強傳承人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為傳承人提供必要傳承保障和傳習條件,支持傳承人提高傳承實踐能力,支持傳承人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下一篇
在四川這片美食的沃土上,小吃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傳承。四川小吃10大品牌推薦四川宮廷糕點——匠心獨運,非遺糕點這四家品牌,以非遺技藝為加持,將四川小吃的“辣”味與文化底蘊完美融合,成為了四川美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七月流火,暑氣漸盛,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稻鄉旅游景區開啟首屆非遺美食文化節,這里承載著中國農業發展的開創性記憶,擁有濃郁的朝鮮族民俗風情。非遺美食文化節小吃攤位(樺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據了解,此次非遺美食文化節吸引八方來客4萬余人,帶
比賽將選出呼倫貝爾大草原市域公用的美食品牌,入選《2023呼倫貝爾美食地圖》,為市民和各地游客打造獨具風味的流動的美食盛宴。比賽現場,來自呼倫貝爾地區的大廚們紛紛帶著自己的拿手菜前來參賽,一道道融合著大草原與蒙古族特色氣息的美食為現場市民游
2025年山東非遺美食嘉年華上,淄博通過展覽和現場展示,將齊魯飲食文化的魅力全方位展現給游客。此外,淄博還將非遺元素融入景區開發,周村古商城的花燈會和非遺體驗活動,讓游客在享用美食的同時,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韻味。淄博的七項非遺美食上榜,不僅
在廣東,可以觀美景嘆美食。梅州、中山、清遠的非遺展和民俗巡游活動各具風采;潮州鎮海樓上演潮州大鑼鼓、英歌舞、舞龍舞獅等獨具嶺南韻味的文化節目;廣東省博物館國慶期間延長開放時間至18時,并推出“粵博里的中國紅”等活動,吸引眾多游客慕名前來“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