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工在圖樣上進行手工刺繡拉網。 陳陽 攝
(新春走基層)泰安非遺“花邊傘”春節走俏海內外市場
中新網泰安1月31日電 (梁犇 徐峰)1月31日,春節假期剛過,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大汶口鎮的一家工藝傘廠一片繁忙,寬敞明亮的廠房內,一把把大小不一、花樣繁多的傘十分精美。“這是花邊傘,這批貨是海外客戶年前預定的,近期就要發貨了。”該廠負責人唐斌杰對記者說。
秀工們在制作大汶口花邊傘。 陳陽 攝
從春節前的2個月開始,唐斌杰的花邊傘廠就開始忙了起來。
今年45歲的唐斌杰是大汶口鎮前東莊村人,自幼跟著父親學習花邊技藝,是大汶口花邊技藝的第四代傳承人,熟悉20余種花邊技藝針法,是遠近聞名的花邊傘制作藝人。
消費者正在挑選大汶口花邊傘。 陳陽 攝
大汶口花邊技藝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傳統織繡工藝的典型代表,素有“抽紗瑰寶”的稱號。大汶口花邊技藝是在圖紙上編織成各種主花圖案,以棉線、麻線、絲線等各種織物為原料,經過繡制和編織而成的裝飾性鏤空傘制品。“在編織過程中,每道工序都要十分嚴謹。”唐斌杰說。
秀工在圖樣上進行手工刺繡。 陳陽 攝
千百年來,隨著花邊技藝傳承發展,會花邊傘制作的藝人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形成了以大汶口鎮為中心,輻射周邊鄉鎮的花邊傘制作與銷售區域。
幾年前,在外打工的唐斌杰返鄉創業發展花邊技藝特色文化產業。創業之初,為了招到會花邊技藝的繡工,唐斌杰到處奔走聯系農戶,采取“先給錢后加工”的方式,探索鄉鎮加工點的合作生產模式。
工人正在固定傘架。 陳陽 攝
由于花邊技藝生產的產品多種多樣,技藝復雜,需要人手多,唐斌杰就以農戶為單位,將原材料送到繡工家里,然后統一回收銷售。
“俺在家里就能干,不用出門就掙錢了。”大汶口鎮申東村57歲的村民候春玲是一名繡工,這幾年,她通過做繡工,每年可增收15000余元。如今,像胡春玲一樣,與唐斌杰合作的繡工已有300余人。
制作好的大汶口花邊傘。 陳陽 攝
近年來,隨著科技發展,萬能繡花機和電腦繡花機普及,傳統的花邊手工技藝受到了影響。作為花邊技藝傳承人,出于對花邊技藝的熱愛,唐斌杰仍堅持傳統手工制作,堅持守正創新,把新學的設計理念創新運用到刺繡工藝傘上。
為更好地開拓市場,唐斌杰一方面將現代設計融入傳統工藝,創新設計出花邊傘和花邊扇;另一方面利用亞馬遜、阿里巴巴等電商平臺,迅速在國內國際市場打開銷路,與10余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穩定的供銷關系,年訂單量超50萬件。“我們的產品供不應求,訂單已排到了今年6月份。”
秀工在手工印刷花邊傘圖樣。 陳陽 攝
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唐斌杰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設立工作室,為當地無法外出工作或者暫時失業的婦女培訓花邊技藝100余人次,幫助300多名農村富余勞動力實現就業。
“春節過后,我們計劃加強對繡工花邊技藝培訓,持續創新產品設計,為傳統花邊藝持續注入新活力,做大做強花邊技藝產業,帶領村民們持續增收致富。”唐斌杰說。(完)
在四川這片美食的沃土上,小吃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傳承。四川小吃10大品牌推薦四川宮廷糕點——匠心獨運,非遺糕點這四家品牌,以非遺技藝為加持,將四川小吃的“辣”味與文化底蘊完美融合,成為了四川美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4月11日,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公示山東百種非遺美食推薦名單。其中,泰安的山東煎餅入圍面食類榜單,新泰黏糊雞、演馬金光牛肉入圍肉食類,泰山豆腐宴、隨河船魚宴入圍菜系菜肴類,東平粥入圍湯羹類,九制泰山黃精茶入圍茶飲類。經各市推薦、網絡投票、專家
第七屆進博會新聞中心“上海非遺客廳”老香齋產品其中,來自寶山區的非遺項目老香齋茶點制作技藝,帶著LASER&MANTA聯名禮盒亮相“上海非遺客廳”,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尋蹤海派·覓影非遺》老香齋黃油蛋卷圖《尋蹤海派·覓影非遺》卡牌“上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