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確定的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1月8日,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從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了解到,本批次共152項入選名錄,為廣西歷年最多。
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涵蓋了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9個項目類別,入選項目數量為歷年來最多。其中,曲藝、傳統美術各入選3項,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入選8項,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入選11項,傳統醫藥入選13項,民俗入選22項,而傳統技藝共有76項入選,占比50%,是本批非遺名錄中入選項目最多的類別。
富川油炸粿條技藝。圖源:慢游富川微信公眾號
會議平地瑤扎龍技藝。圖源:慢游富川微信公眾號
廣西是個多民族地區,有著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風情和積淀深厚的歷史文化。一直以來,全區各級各部門都十分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傳承和保護,至今已確定了八批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合浦金銀首飾制作技藝。
北海開海習俗。北海市旅游文體局
北海海上扒龍船習俗。北海市旅游文體局
在非遺保護工作過程中,全區各級各部門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要求,積極貫徹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在保護的基礎上,深入推動非遺的創造性傳承、創新性發展,不斷為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建設文化旅游強區作出新貢獻。
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52項)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在四川這片美食的沃土上,小吃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傳承。四川小吃10大品牌推薦四川宮廷糕點——匠心獨運,非遺糕點這四家品牌,以非遺技藝為加持,將四川小吃的“辣”味與文化底蘊完美融合,成為了四川美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比賽將選出呼倫貝爾大草原市域公用的美食品牌,入選《2023呼倫貝爾美食地圖》,為市民和各地游客打造獨具風味的流動的美食盛宴。比賽現場,來自呼倫貝爾地區的大廚們紛紛帶著自己的拿手菜前來參賽,一道道融合著大草原與蒙古族特色氣息的美食為現場市民游
4月26日,在山東省重點打造的“齊魯1號”文旅專列上,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文化盛宴吸引了眾多旅客的目光。兗州古稱魯郡,“齊魯1號”文旅專列,特邀魯郡面塑旅途非遺文化展演,旨在通過“非遺+旅游”模式,讓乘客在旅途中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由
非遺傳承日在互動體驗中,游客們將觸摸千年的文化脈絡,在市集的煙火氣中續寫匠心故事。在享受娛樂休閑的同時,游客們還可以在不同的院落中欣賞古琴、香文化和曹氏風箏展覽,充分體驗大觀園獨特的文化魅力。在這個五一假期,來大觀園盡情享受這場傳統與現代交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