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居易《長恨歌》中的“云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到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中描寫的“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都記載著古人喜愛頭戴簪花的習慣。但由于當時條件有限,普通的花卉無法長期保存,所以一些手巧的人便制作了絹花、纏花、珠花等人造花卉。我出生于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年齡很小的時候,就在偶然之間見到過纏花,那時候只覺得纏花看起來漂漂亮亮的。年幼的我對它沒有太多的興趣,不久之后也就將這件事情拋之腦后了。在我長大的這十幾年間,我再也沒有見到過纏花,也沒有接觸到與纏花有關的信息。直到今年櫸燁三下鄉團隊成立前夕,在我們確定支教地點為黃岡市英山縣后,我在了解英山文化歷史的過程中,再次看到了它的身影,也正式的知道了它的名字“英山纏花”。現在“英山纏花”已經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是仍然只有少數人了解這項技藝。這讓我替它深感遺憾。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生命記憶和活態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文化根脈的活態流變。對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是中華文脈的薪火延續,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最佳體現,更是文化自信的有力彰顯。為了讓留住小時候的記憶,也為了弘揚非物質文化,我決定把對“英山纏花”的宣傳與教學加入我們團隊的策劃之中。為此我們團隊首先需要有一個熟悉和了解纏花文化的人,很顯然,我自己沒辦法去承擔這項任務。于是我們在學校內部征集到了一名從小到大都在學習學習和制作“英山纏花”的隊員。何同學出自書香世家,從小就學習琴棋書畫和纏花刺繡等技藝。她和我說,這么多年過去了,其他的技藝她大多都忘掉了,只有纏花這一項她一直在堅持。何同學對纏花的這份熱愛讓我深深動容,數不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埋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如果不是那些仍然在為非遺文化苦苦堅持的人,或許以后我們能見到的,就更少了吧。
纏花的宣傳和教學進行得非常順利,那些小孩子們都被“英山纏花”漂亮的外觀和深厚的歷史文化所吸引,一絲不茍的跟著何老師學習纏花的制作。不少同學下課了還意猶未盡,仍然拉著何老師詢問自己不熟悉的制作步驟。“英山纏花”的制作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制作一片葉子有時候都要花費數十分鐘。但是同學們絲毫都不畏懼艱苦,最終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這次“英山纏花”傳承活動的成功舉辦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盡管這么多年不曾廣泛地出現在人們面前,但是當它出現的時候,還是讓我們著迷。也許我們做不到像何同學他們這樣,用十幾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守護“非遺”文化。但是我們至少應該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在宇宙和歷史的長河中,一個民族何以證明它的存在?肉體易逝,而精神永存!唯有把五千年的民族共同記憶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我們這個民族才能在千百年后,仍有東西可以留在這個世界,證明我們來過!
作者/來源:李大大白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在四川這片美食的沃土上,小吃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傳承。四川小吃10大品牌推薦四川宮廷糕點——匠心獨運,非遺糕點這四家品牌,以非遺技藝為加持,將四川小吃的“辣”味與文化底蘊完美融合,成為了四川美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七月流火,暑氣漸盛,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稻鄉旅游景區開啟首屆非遺美食文化節,這里承載著中國農業發展的開創性記憶,擁有濃郁的朝鮮族民俗風情。非遺美食文化節小吃攤位(樺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據了解,此次非遺美食文化節吸引八方來客4萬余人,帶
2025年山東非遺美食嘉年華上,淄博通過展覽和現場展示,將齊魯飲食文化的魅力全方位展現給游客。此外,淄博還將非遺元素融入景區開發,周村古商城的花燈會和非遺體驗活動,讓游客在享用美食的同時,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韻味。淄博的七項非遺美食上榜,不僅
在廣東,可以觀美景嘆美食。梅州、中山、清遠的非遺展和民俗巡游活動各具風采;潮州鎮海樓上演潮州大鑼鼓、英歌舞、舞龍舞獅等獨具嶺南韻味的文化節目;廣東省博物館國慶期間延長開放時間至18時,并推出“粵博里的中國紅”等活動,吸引眾多游客慕名前來“打
河北不僅是一個歷史悠久且風景優美的省份,它的食物也是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來,所以各位有旅游想法的朋友,河北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哦。河北十大特色美食:詳細介紹:說到鮮花玫瑰餅大家第一個可能會想到云南,但其實早在康熙年間,玫瑰花餅在河北地區就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