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展圣潔)近日,“京韻·婺風——非物質文化遺產南北交流展”在國家大劇院藝術館(西廳)開幕。本次展覽薈萃北京、浙江金華兩地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項目30余個,220余件展品展現南北非遺之美、非遺精品之韻和大國工匠之精神。
國家大劇院,觀眾在欣賞一件巨大的景泰藍。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展覽分“傳世典藏 再現宮廷技藝”“婺風遺韻 宋韻千年重現”“歸去來兮 南北和合交融”三大板塊,從南至北、由古至今講述南北非遺故事。
“展覽包括陶冶燒造、五金鏨鍛、雕鐫塑作、織染紉繡等傳統工藝,希望給觀眾奉上別樣的傳統文化大餐。此外,春節期間還準備了非遺手工體驗,歡迎大家前來參觀體驗。”展覽策展人李媛媛說。
北京參展代表、景泰藍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鐘連盛表示,這次帶來9件精品參展,包括2件國禮以及7件傳統與當代創新的作品。“我們將在農歷大年初五舉辦兩場非遺體驗活動,非遺技師們將帶著工具來現場制作景泰藍,觀眾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國家級非遺技藝的玄妙。”
展出的國家級非遺劇裝戲具制作技藝的宮裝(梅派)。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北京在博物館建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基礎條件。《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提出,打造布局合理、展陳豐富、特色鮮明的博物館之城。截至目前,北京擁有備案博物館215座,位居全國之首,成為全世界博物館資源最多的城市之一。
本次展覽上,北京燕京八絕博物館、北京金漆鑲嵌藝術博物館、北京龍順成京作非遺博物館、中國景泰藍藝術博物館……一個個老物件述說歷史歲月、一件件明清家具見證昔日繁榮。
展出的國家級非遺東陽木雕作品《八駿圖臺屏》。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北京博物館學會秘書長哈駿表示,展覽將喚醒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記憶,在欣賞非遺之美的同時增強文化自信,為首都春節文化活動增光添彩,助力北京博物館之城的建設。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4月16日,主辦方將組織開展豐富的非遺體驗、線上線下講座等活動,觀眾可通過關注國家大劇院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平臺了解更多信息。
編輯 白爽
校對 劉軍
在四川這片美食的沃土上,小吃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傳承。四川小吃10大品牌推薦四川宮廷糕點——匠心獨運,非遺糕點這四家品牌,以非遺技藝為加持,將四川小吃的“辣”味與文化底蘊完美融合,成為了四川美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鄭光榮,北京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老北京叫賣”傳承人,同時被授予“中國非遺吆喝叫賣傳承人”及“新時代非遺傳承人”稱號,并擔任北京正明圣達叫賣團團長。他計劃通過更多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將“老北京的聲音”帶向世界舞臺,讓更多人聽見并感受到中華文
從5月22日到26日,淘寶攜“中國寶貝”非遺項目亮相深圳文博會,現場帶來上百件精選非遺周邊商品,為手工藝人們提供了絕佳的展示舞臺。非遺不已經再是博物館櫥窗里的靜態標本,而是成為年輕人購物車里的“新寵”。
季亞群作為非遺手工布藝傳承人,將工作室搬入金企(北京)科技集團河北省殘疾人新業態就業創業服務基地,手把手教授聽障學員技藝。非遺布藝助殘項目不僅為殘疾人提供生計,更重塑其社會角色。
而今,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已經走進了大學課堂,成為引領潮流的新風尚。圖為11月29日,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民族工藝學院大學生在一起學習蛋雕技藝。在大學校園里,蛋雕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更多年輕人也開始學習和傳承這種小眾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