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活動現場。 江楊燁 攝
圖為活動現場。 江楊燁 攝
中新網杭州6月11日電 (江楊燁 張鈺婕)6月11日,浙江省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新聞發布會在浙江杭州舉行。據悉,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下稱“國遺”)上榜項目共325項。其中,浙江省上榜24項。
繼2006年國務院公布第一批“國遺”項目名錄以來,浙江連續5次入選項目數量位居中國第一。
浙江省入選第五批“國遺”項目包括傳統音樂1項,曲藝1項,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2項,傳統美術2項,傳統技藝9項,傳統醫藥3項,民俗6項,共計24項。其中包括浙江省臘八節習俗、杭州市拱墅區農歷二十四節氣(半山立夏習俗)、桐廬縣傳統中醫藥文化(桐君傳統中藥文化)等。
近年來,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在中國率先開展人類非遺代表性名錄項目“3+N”保護行動,實施省級以上非遺項目“八個一”保護措施、傳統戲劇發展“五個一”計劃。
與此同時,浙江率先在中國開展非遺旅游景區評定工作,培育和建設一批非遺主題小鎮和民俗文化村。
目前,浙江省以241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和10項人類非遺項目的總數居于中國領先位置。
會上,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褚子育強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至關“根”和“魂”的工作,是歷史和時代賦予的使命。浙江將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這對非遺保護傳承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葉菁提到,接下來,將推動浙江省非遺保護工作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創新融合型發展轉變,努力將浙江省打造成為中國非遺傳承發展的先行示范和樣板地。(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比賽將選出呼倫貝爾大草原市域公用的美食品牌,入選《2023呼倫貝爾美食地圖》,為市民和各地游客打造獨具風味的流動的美食盛宴。比賽現場,來自呼倫貝爾地區的大廚們紛紛帶著自己的拿手菜前來參賽,一道道融合著大草原與蒙古族特色氣息的美食為現場市民游
這場舌尖與匠心的深度對話,不僅是味蕾的狂歡,更是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生動破圈,讓世界看見“珠江源頭”的非遺力量如何烹飪出鄉村振興的美好滋味。”非遺傳承人桂千杰展示著新推出的低糖粗糧米糕與制作精美的花果糕,“老味道要守得住,新需求也要跟得上。
4月26日,在山東省重點打造的“齊魯1號”文旅專列上,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文化盛宴吸引了眾多旅客的目光。兗州古稱魯郡,“齊魯1號”文旅專列,特邀魯郡面塑旅途非遺文化展演,旨在通過“非遺+旅游”模式,讓乘客在旅途中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由
非遺傳承日在互動體驗中,游客們將觸摸千年的文化脈絡,在市集的煙火氣中續寫匠心故事。在享受娛樂休閑的同時,游客們還可以在不同的院落中欣賞古琴、香文化和曹氏風箏展覽,充分體驗大觀園獨特的文化魅力。在這個五一假期,來大觀園盡情享受這場傳統與現代交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