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新華網客戶端
薪傳好時光,浙里幸福年。1月19日,浙江省非遺春晚暨非遺過大年活動在杭州臨平區丁山河村“塘棲百匠”非遺工坊拉開帷幕。
寫春聯、打年糕、捏米塑等民俗活動盡顯浙江的鄉情、鄉味、鄉風、鄉音;年貨集市讓群眾體驗到傳統趕集與現代市集的雙重樂趣;水鄉社戲展現著萬家燈火的濃濃年味。
“新春之夜團圓飯,家宴合餐共品嘗”,在“薪傳好時光·浙里幸福年”浙江省非遺春晚暨非遺過大年啟動儀式上,村民朋友們齊聚一堂,在農家院子里品嘗老底子味道的年夜飯,觀看傳統表演類非遺項目,圍爐煮茶話家常,感受喜慶和溫暖包裹的氛圍。
活動現場,非遺展演從列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的清水絲綿制作技藝和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到“擲燭騰空穩,推球滾地輕”的臨平滾燈表演;從以說學逗唱為主的小鑼書演繹,到傳統茶食糕點的品嘗等,不禁讓人感嘆傳統技藝正在煥發新魅力。
集市現場,列入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王元興特色菜點烹飪技藝攜八大碗特色菜品前來助力;更有老底子的土灶紅燒羊肉、法根糕點等美食點心的傳承人現場展現非遺技藝;還有精心打造的文旅市集等待市民來采購年味好貨,如大紅燈籠、精美窗花、迎新春聯、精選臘味、手削藕粉、傳統茶食等,融合文化體驗與商品展銷,促進當地文旅消費。
作為2023年浙江省“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系列活動之一,浙江省非遺春晚的舉辦地也頗具特色。這是一個坐落在塘棲鎮丁山河村的小院子,被當地人稱為“幸福的院子”,院子里集聚了百位手藝人,發揚傳承老底子糕點制作“土手藝”,是一個“塘棲百匠”非遺工坊,助力當地鄉村振興。
與會嘉賓在參觀百匠工坊,游覽非遺手作的同時,都對“塘棲百匠”非遺工坊里設置的臨品書坊、臨品驛站表示贊許。自書房和驛站開設以來,先后邀請俞彩根等10余位省、市、區級非遺傳承人駐場,開設非遺傳承故事會、非遺技藝體驗、非遺作品展覽等活動,更好地連接非遺和現代生活,讓非遺走進人民群眾,賦能鄉村文化發展。
據悉,除了線下活動外,浙江“非遺在線”數字應用試運行將在新的一年,通過數智決策、集成評估、非遺Go云體驗應用等內容,更好地發揮浙江非遺的優勢,助推浙江省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現代化先行。(相麗眉)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在四川這片美食的沃土上,小吃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傳承。四川小吃10大品牌推薦四川宮廷糕點——匠心獨運,非遺糕點這四家品牌,以非遺技藝為加持,將四川小吃的“辣”味與文化底蘊完美融合,成為了四川美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鄭光榮,北京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老北京叫賣”傳承人,同時被授予“中國非遺吆喝叫賣傳承人”及“新時代非遺傳承人”稱號,并擔任北京正明圣達叫賣團團長。他計劃通過更多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將“老北京的聲音”帶向世界舞臺,讓更多人聽見并感受到中華文
比賽將選出呼倫貝爾大草原市域公用的美食品牌,入選《2023呼倫貝爾美食地圖》,為市民和各地游客打造獨具風味的流動的美食盛宴。比賽現場,來自呼倫貝爾地區的大廚們紛紛帶著自己的拿手菜前來參賽,一道道融合著大草原與蒙古族特色氣息的美食為現場市民游
非遺傳承日在互動體驗中,游客們將觸摸千年的文化脈絡,在市集的煙火氣中續寫匠心故事。在享受娛樂休閑的同時,游客們還可以在不同的院落中欣賞古琴、香文化和曹氏風箏展覽,充分體驗大觀園獨特的文化魅力。在這個五一假期,來大觀園盡情享受這場傳統與現代交
面塑藝術,不僅是一種技藝的展現,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木版年畫,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傳承著中國傳統年畫的精髓。手造華章,濟寧非遺等你來探秘科技不是文化的顛覆者,而是傳承的擺渡人,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終將讓非遺從口傳心授的技藝變成可感知、可交互